缺陷背后总还隐藏着优点

本文Tag标签:幼儿缺点  

  我常去一家餐馆吃饭,餐馆老板对孩子的学习相当重视。有一次,孩子回来与他谈起老师讲的一个例子:把青蛙放在冷水里,再把水慢慢加热,一开始青蛙不觉得危险已经开始降临,还在悠闲自在地游泳,等水热到快把青蛙煮死的时候,青蛙想跳出来,却已经没有那个力气了。孩子想问问父亲这件事的真假。父亲首先表扬了孩子质疑知识的优点,然后坦白地告诉孩子他自己也不确定,然后大手一挥,让厨师端来一个火锅又拿来一只田鸡扔进火锅里,说:“咱就是开饭店的,试试不就知道了吗?”这下,连正在用餐的顾客也纷纷围上来想一看究竟。

  可儿子赶紧拦住了父亲,说只是想问问,为了一个问题就杀一只田鸡,太残忍了,别试了。这下父亲有些不乐意了,教育孩子说:“你太放不开了。咱家店里哪天不煮几只田鸡。你再看看这一桌一桌的有多少荤菜?你自己哪天不吃几两肉?那肉难道是地里长出来的?为了一只田鸡就不去探究正确的答案,那你将来还怎么学习?”结尾还加了三个字的评语,“没出息”。

  早就聚拢过来看热闹的顾客们也纷纷随声附和,有那水平高的就说:“就算这只田鸡为科学献身了。”“你将来当了将军还不打仗了?”孩子的头渐渐低了下去,但始终没有改口。我看孩子有些招架不住了,赶忙把围观的客人劝开,对孩子的父亲说:“要知道真相,不见得只有这一种办法。你带孩子找几个懂行的人问问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固然重要,可孩子的怜悯之心更宝贵,那才是最基本的人格。照你的想法,孩子将来可能会如你所愿成为一个富于实证精神的科学家,但你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只有水平没有人品的科学家吧?至于吃肉,和这个问题就更不搭边了。他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没你那么复杂。他知道肉好吃,所以爱吃肉;他对生命有怜悯之心,所以坚持不煮田鸡。前者是正常的生活习惯,后者则体现了他人性的光辉,为什么一定要混为一谈?”

  孩子的父亲点头表示同意,我进一步给他分析:“为了让孩子具备一种实证精神就强迫孩子克服对生命的怜悯,这无论如何是得不偿失的。就算孩子将来成了科学家,成了医生,成了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军,他立身处世的根本也还是悲天悯人的怜悯之心。实际上,我们完全不必担心孩子会因为这种怜悯之心而影响了他的学习和成长,随着阅历和心智的成长,他将来自然会把这两者协调统一起来。但这必须等他的心智成长到那个程度才行,如果现在就强迫他那样,就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如果刚才孩子毫不犹豫地同意你那么做,那才真是需要担心的事。”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判定某个特征是真缺陷还是假缺陷呢?

  1.看这个特征是否会在某种情况下成为优点。特别是他一定会经历这种情况或我们为他创设一些条件的时候,如果这一特征不再有消极的作用,反而表现出一种积极效果,那它就一定是笔“含金量”很高的财富。前面我举的那个例子就属于这种情况。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不少反应过快的学生有一种伴生现象,就是毛糙、粗心。后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想在短时间里彻底解决,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对于高中的学生而言,因为他们的这种情况已经形成了习惯。这种学生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可能成绩平平,但到了高三,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他们的优势就会逐渐显露出来,因此,只要他粗心的程度不至影响大局,就不必视为洪水猛兽。对于这些孩子而言,要彻底改掉粗心的毛病,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和技巧,那是相当痛苦的一件事情,有时真的是得不偿失。

  2.看这个特征是否可以被引导和转化为一种优点。

  例如偏科的学生,他既然偏科,就说明他的学习能力绝对不差,否则有些科目不可能学得好,至于另外一些科目相对较差,很有可能只是因为他对这些科目不感兴趣,只要我们设法引导他们对这些科目产生兴趣,那就不必担心他学不好。

  3.有些特征即便是真缺陷,但如果在现实情况下要以牺牲某个更大的优点作为代价来解决,那就不如将之视为财富。例如我在“十宝九裂”中提到的那个孩子,他不忍心为证实老师的话去煮田鸡,“遇事放不开”固然是缺陷,但如果一定要以他对生命的怜悯之心为代价改正,不改也罢。

  最后我想请家长们特别注意的一条是:有些特征,明明根本不是缺陷,而我们却因为某种原因,例如急功近利、操之过急等,将之误判为缺陷,那就更不应该了。

  我去一位朋友家做客,他的孩子才上幼儿园,父母已经开始教孩子认字了。我去的时候正在认“山”字,孩子的母亲先给孩子写了一个山字,然后连着教孩子读了几次,又手把手地教孩子描了几次,算是通过了,准备“验收”过后教下一个字。可是“验收”的时候,孩子却总是把“山”字写得很高,而且每写一次,三个竖的长度比例都不一样。父母多次矫正,他都接受得很勉强,可能父亲有些急了,开始“上纲上线”:“做什么事都得认真,千万不能马虎,咱们的汉字是方块字,哪有你写得这么长的,三个竖应该是中间的最长,两边的稍短,可不要一样长。现在做事就不扎实,将来怎么得了。”我制止了他,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写,孩子说:“山本来就是很高的呀!山和山也没有一般高的呀!”我一听就乐了,对他父亲说:“你家孩子已经初步体会到汉字象形的特征了。”于是,我写了一个“鸟”字,问孩子,能想出这个字像什么吗?孩子盯着着了半天,说:“好像是只鸟站在树枝上。”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上面那个斜划(撇)像鸟头上的羽毛,中间方框里的一点像眼睛,下面一竖是腿,一横是树枝,我恭喜朋友:“你有个聪明的儿子。”朋友还—头雾水:“我们没教过他这些呀。”我说:“你们是没教过,这是他自己发展起来的观察和联想能力,可你们却差点把这宝贵的能力当作缺点给灭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